<label id="f0mqs"></label>
<form id="f0mqs"><tr id="f0mqs"></tr></form><th id="f0mqs"></th>
<s id="f0mqs"></s><th id="f0mqs"></th>
  • <th id="f0mqs"></th>

    <dd id="f0mqs"><center id="f0mqs"></center></dd>
    <dd id="f0mqs"><center id="f0mqs"><noframes id="f0mqs"></noframes></center></dd>
  • 說書人

    來源:天中晚報 作者:駐鄭辦 發表日期:2022年11月08日

    文/于惠泉


      記得小時候說書人多半是盲人,或是半盲,很神秘,也很受人敬重。因為眼瞎,說書人看不見周圍的景色,無色相之困,所以也不太關心周圍人的恩恩怨怨,陶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,與其說他們是自娛自樂,不如說是在用生命吶喊和傳唱。
      他們一輩子專注于說書這件事,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寄托到演繹的人物身上,同悲喜共患難,怎能不感人呢?像瞎子阿炳的驚世神曲《二泉映月》一樣,是他坎坷生命的一個注腳,而像他那樣經歷太多苦難而又鮮為人知的曠世奇才又有多少呢?我覺得小時候村里的說書人,好像就是一個個活著的阿炳。
      說書人身殘志堅,干不了農活,幸學得此手藝,借此養活自己。農閑時,他在人們的幫助下走村串戶,給碗飯吃或一些口糧就能在一個村子里說個三五日。
      聽說村子里晚上有說書的,家家戶戶像過節似的高興,趕緊做好飯,盼著天快點黑下來。小孩子胡亂扒幾口飯,就搬著小板凳搶占位子去了,年輕人喜歡蹲在石磨盤上或靠在樹樁上,老年人找件棉衣披在肩上,預防夜里著涼,坐在架子車里,孩子們推著也來了,就像看露天電影似的,每個人都期待著、歡悅著。
      吃完飯,吸了鍋旱煙,說書人往村中央早就準備好的矮椅子上一坐,定了定神,接著驚堂木一拍,沙沙的嗓音便開了場白,“感謝老少爺們捧場,今兒晚上,給諸位說的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一段故事?!敝宦犨@時一陣高亢的板胡響起,一臺隋唐演義的大戲就算拉開了帷幕。賈家樓結義、筷子令反山、程咬金三斧定瓦崗、靠山王大擺長蛇陣……故事一個接著一個,一段比一段精彩。真不知道說書人肚子里怎么會有那么多故事,那么多細節他說得那么清晰,好像他在旁邊親眼看見、親身經歷過似的。我們隨著他出山東、上瓦崗、走太原、闖北平,跟著秦瓊去賣馬,又和羅成去算卦,看李元霸大鬧紫金殿,裴元慶力舉千斤鼎,聽得眾人摩拳擦掌,心潮澎湃,很過癮。
      大約說了兩個時辰,說書人停下來,喝口水、喘喘氣,算是中場休息,我們才暫時回到現實中來,片刻之后,說書人又騎上他那無形的神駒,在風吹馬鈴叮當作響的幻覺中繼續追尋那遙遠而又離奇的記憶。
      昏暗的月光下,說書人拉著弦子,搖頭晃腦,前仰后合,他的聲音時而高亢急促,如滔滔江河,時而低鳴哀婉,如細語凝噎,突然又戛然而止,無聲勝似有聲。他嬉笑怒罵,愛恨情仇,伴著弦聲和梆子,和著故事跌宕起伏,聲情并茂。說書人說得如癡如醉,眾人也聽得如醉如癡,似乎忘記了一天的勞累與困乏,忘記了生活的貧窮與饑餓,隨著說書人那一板一胡、一唱一嘆,仿佛真的回到了夢中的故鄉,遇見了久別重逢的知己。又不知過了多久,人群中有輕微的鼾聲響起,而此刻已是月匿云海,風靜影息了。

    相關閱讀

    宅男精品在线观看欧美一区
    <label id="f0mqs"></label>
    <form id="f0mqs"><tr id="f0mqs"></tr></form><th id="f0mqs"></th>
    <s id="f0mqs"></s><th id="f0mqs"></th>
  • <th id="f0mqs"></th>

    <dd id="f0mqs"><center id="f0mqs"></center></dd>
    <dd id="f0mqs"><center id="f0mqs"><noframes id="f0mqs"></noframes></center></dd>